2)第九十五章 粮食不足番薯凑_重生李岩之再续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氏家族的夙愿。陈经纶的儿子陈道静不顾五十几岁的“高龄”,亲自带着全家老小以及大量番薯种子坐船来到了琼州。

  老人家甚至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刚下船,当天休息,第二天就拉着接待人员也就是红娘子前往查看琼州的地质条件。稍一调查,就面上大喜的说道,“番薯是喜光、但不耐阴的作物,琼山虽然多雨,但也有明显的旱季,比如春冬两季,且气候炎热,是最佳的番薯种植地。随后也考察了琼州岛周边大量地区,也大多适合种植番薯。”

  如此喜讯,不仅陈道静喜出望外,更高兴的却是李岩,“如此一来,农业就可腾出大量的人口用于发展工业了。”相比较精耕细作的稻谷与小麦,一向泼实的番薯显然更加适合大规模的粗放种植。

  此时正好春季,番薯正好可以播种。眼见得李岩的琼州官府对番薯不遗余力的推广,陈道静很是感激李岩的大力协助,“自番薯传入大明以来,将军是推广番薯的官方第一人。推广番薯一向是我祖父与父亲的毕生志愿,这时方才得以在琼州获得推广,请允许老夫代表我陈氏家族表示对李将军大力支持感激。”

  李岩扶着老人家的手,“老人家如此举动方令李岩汗颜了,李岩才是最应该感激老先生之人,若无先生,番薯何能在琼州推广并活民无数?请允许我等对先生一拜才是。”

  李岩带着徐惠曾等官员向陈道静鞠躬感谢。

  随着番薯在秋季的成熟,琼州的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养活额外的十余万人口不在话下。李岩琼州的移民大业再次得以展开,且进入了良性循环,仅仅在1647年下半年就引入了八万移民。且由于局势的混乱,移民来源不仅是广西,即使广东也有不少。

  然而在移民过程中,李岩也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封建宗族制度对移民的掌控力度实在太大了,甚至超过了官府。其根源就是明清两朝所谓的“ZQ不下乡”,其实就是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将县以下政权的管理控制权交给了乡绅。由是大大增强了农村的宗族势力,也直接导致了大明朝廷的社会动员能力,竟然比不上人数更少且处于军事化管理的满清。

  因此,发现事情不妙后,李岩直接下令改变了以往任由宗族依村寨而居的抱团行为。强行将这些较大的村寨拆分,理由是为了给以后的发展增加更多的便利。通过宗族的拆分与重新合并,李岩的琼州府衙门直接参与了乡村的建设。

  首先是最基础的村一级,是由村民选举的村老三人团掌管村务,由乡一级监督及领导。

  上一级的乡级,主要存在机构是乡老会,其实是乡民选举出的5名代表即乡老,协助指定的乡令处理政务的机构。李岩的规划,要将政府的职能延伸到乡一级,加强对村一级的控制,并防止豪强地主做大,鱼肉乡里,彻底终结ZQ不下乡的弊端。

  新生的移民团体处处离不开朝廷的帮助,将他们初步的抱团行为轻松的击个粉碎。这也主要是富家大族在大明本土都掌控大量的土地与耕牛、铁器等生产资料,根本就不可能南下移民琼州有关。他们对宗族的掌控力可比这些普通的乡民宗族大的太多了。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