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418章 人穷不做长投资_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新利民饭店”的工地。

  其实距离三十里铺饭店并不远,顺着国道往绥得方向,走上个2里多地也就到了。

  这是一座非常漂亮,非常现代的砖混建筑。

  打老远一看!

  就能看见那栋、外墙上刷了淡黄色外墙漆的小二楼,矗立在灰扑扑的国道边。

  外墙颜色鲜艳,建筑设计外形新颖...很是打眼。

  只要是路过此地的,无论是货车还是班车、或者是行人。

  但凡他们打此经过,目光哪有不被吸引过去的?

  绕都绕不开!

  等到走近了,叶小川跨坐在自行车上单脚支地,仰头仔细观望这栋建筑。

  只见在两米高的围墙后面。

  整体造型有点像“凸”字形状的这栋楼,总共分为上下两层。

  而且出于储存井水的需要,在楼顶还修建了一座水塔...像这种设计在整个乡下的话,那是绝无仅有的了!

  要知道,陕北可不比南方。

  到了冬天的时候,有时气温会低至零下二十七、八度!

  要想修建这么一座水塔,到了东西又不会被冻住的话...那水塔的墙壁,势必就非常厚!

  而且肯定还有保温,甚至是加热设施...比如电阻发热丝之类的。

  从这些细节上,叶小川就可以看得出:

  想当初。

  凌文亮在实施这项工程的时候,确实是舍得下大本钱、确实是花了大力气的。

  只不过。

  最终因为太过于好高骛远,步子迈的太大。

  这项工程的总投资,以及后续还需要不断砸进去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白家沟大队,所能承受的极限

  瘦母狗爬灶台,后脚乏力。

  这才造就了这项投资,至今还只是個半拉子工程。

  叫开大门。

  被老支书派过来,专门负责照应这处工地的两个老头。

  他们的年龄加起来,恐怕已经超过130岁了...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照大门”。

  只要大门不丢,他们就不算失职

  ——这倒不是,老支书假公济私、专门要照顾这两个老头。

  而是因为现在的三十里铺大队,正在进行紧张的水利工程收尾工作。

  还得着手准备今年的春耕生产,生产队里的活,最忙最忙...恐怕就得数这时节了。

  哪还敢把那些宝贵的壮劳动力,调过来看守工地?

  随便找两个在家里闲着、出不了工的老头,过来看着、有两个活人杵在这里就行。

  别说这个时期的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信不信晒在外面的内裤、破布鞋,要是忘了收。

  分分钟就会被人给“顺”走?

  真要说夜不闭户...恐怕那是绝大部分社员家里,穷的不值得人家偷。

  而且这个时期的人,是很难随意流动的,生产队谁家要是真丢了东西?

  那不用说,多半就是附近的人

  偷无可偷,也不方便去偷...这才是夜不闭户的主因。

  至于路不拾遗?

  社员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