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测试性能_大明:我与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能着全身甲的必是精兵。

  而另一方面更能体现甲胄的地位,那就是各朝律法。仅以明朝为例,大明律规定:凡民间私有人马甲、傍牌、火筒、火炮、旗纛、号带之类应禁军器者,一件杖八十,每一件加一等;私造者加私有罪一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非全成者并勿论,许令纳官,其弓箭、枪、刀、弩及鱼叉、禾叉不在禁限。

  后世随着火器盛行,甲胄的性价比越来越低,逐渐被时代抛弃。哪怕到了科技最发达的年代,常规单兵防具无非就是头盔和防弹背心,仅能有效减弱常规武器杀伤。注意,是常规武器,而且是减弱,不是完全防御。

  在这个燧发枪才刚开始普及的年代,欧洲重骑兵们褪去了全身甲,但仍保留了单面胸甲。随着燧发枪的威力越来越大,单面胸甲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虽然这个时期大明的军队仍以冷兵器作战为主,但火器的作用越来越大却是不争的事实。

  朱绍华想要的就是能防御燧发枪阵列射击的铠甲。在这排队枪毙盛行的年代,如果一方穿着能防御枪弹且灵活轻盈的铠甲,硬扛着敌人的射击,走到对面脸上再开火,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什么样的军队遇到这种情况能不崩溃?

  虽然这個年代建奴的重甲步兵和骑兵很强大,但能防御燧发枪的铠甲对上冷兵器会如何?这只是防御,如果再配上枪炮呢?

  两百年后的八里桥上,英法联军已经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朱绍华培育出来的榕树根须,如果能制作出实用的铠甲,势必能改变历史的走向。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量。

  在冷兵器时代都动辄数十上百斤的铠甲,想要防御攻击力更强的火枪,即便只做正面防御,所需要增加的厚度及重量都是士兵难以承受的。面对灵活高效的燧发枪阵列,把士兵包裹成一个不动移动的铁罐头显然是很愚蠢的。

  如果用这榕树根须编织成铠甲,会有多重?按照榕树根干燥后表现出来的强度和韧性,编织出来的铠甲遇上最先进的燧发枪,会是什么情况?

  这必定是要改变历史的超级战甲!

  朱绍华想要的朱绍华边走边想,越想心里越是火热,脚下生风。

  等朱绍华把太叔公请过来,李婶和朱秉贵早已等在院中,都在打量院中那棵榕树。他们都知道这榕树定是朱绍华点化出来的,却不知有什么奇特之处。

  朱绍华在路上就简单跟太叔公说了这榕树的神奇之处,还有请他过来的原因。此刻太叔公接过朱绍华递过来的榕树根仔细查看后叹道:“若真能成甲,刀枪不入,火器不伤,还未开战便立于不败之地。”

  爷爷请太叔公入正房内坐下,朱绍华让婉儿取来纸张和炭笔,边画图边跟几人讲解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朱绍华想做的是板甲和扎甲的结合体,整体采用板甲的设计思路,大面积防护部位采用双层编织;而颈甲、肩甲以及需要灵活性的关节部位,采用扎甲的设计思路,按需求编织小型的甲片,重叠覆盖。欧洲全身甲的穿戴和固定都是非常复杂的,但对于竹编工艺来说,能自由活动的连接方法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超强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