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九章 展现技术_重生从零六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意。”

  哎呀,不容易啊,果然是亲爸,能说出这句话也可以啦。

  陈阳当即笑道,“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

  “嗯,行。”

  老爸应了一声,便将电话挂断。

  收好手机,陈阳靠在椅子上静静思考,

  去西江县投资,风险可不小,如果操作不当,与其说是投资,还不如说是送钱,

  八十年代的时候,借助中部老工业基地的地域优势,又依靠紧挨着长江主航道的地利之便,县里农工两开花,不仅有许多类似红星厂之类的小厂,还出过两家资产过亿的大企业,以及两家省内外知名的酒厂,和一家拿过国际金奖的茶场,

  咳咳,这可不是马博士发的野鸡奖,而是国际茶委会举办的正规活动,当时是市领导带队报名参赛,西江县水库茶场出品的茶叶一举成为绿茶组金奖,之一!

  可以说在九十年代初期之前,西江县的经济水平还是很能打的,就算在农村,陈阳小时候的印象中,穿那种补丁接补丁衣服的人也没几个,而且基本都是老人,汪家村各家各户的饭桌上偶尔还有油荤,可见生活不至于太差,

  但是,最怕的就是但是,这果子成熟了,自然就会有人来摘,于是做出成绩的纷纷升迁,基本上都去了其他地级市,有个别甚至去了省里!

  然后,立刻换了一拨人过来,

  短短三五年的时间,香江还没回归呢,两家大企业由盈转亏,申请破产了,两家酒厂停产歇业,就剩下几个老师傅留着,专门酿酒供应县府招待所,

  至于那家拿过国际荣誉的水库茶场,也变成了一片荒山野岭,几百人十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

  其他的什么化肥厂、农药厂、砖瓦厂,不拘大小,都没能逃过这一劫,红星厂也是从那个时候由盛转衰,从而走向末路。

  陈阳和全县的老百姓一样,是怎么都想不通,不过三五年而已,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可不是一家两家,是大大小小几十家单位啊!

  真特么的都是人才呐!

  如今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年,那拨人也早已换了个地方继续发光发热,在西江县主政的人也更新了两拨,但当年那些人主导时形成的风气却留了下来,

  这也是为什么当地政斧热衷于吸引外地投资,却对发展本土投资不怎么上心的原因之一,

  本地人太清楚老家的经商环境了,要不然西江县在洙三角这边办厂开公司的人没有一百也有五十,各行各业的也都有,怎么着都能拉个几千万资金回去吧,但回去投资的人就是凤毛麟角,因为他们都拉不动啊!

  在陈阳的记忆中,大概是两三年之后,西江县才引进两三家长三角那边的大企业过去投资,当时还搞得轰轰烈烈,县里特意规整出好大一块地皮,把工业园建好请他们入驻,

  但建好的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