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三十一章 归化_电子重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钢NEC的前道生产线还没有调试完成,909工程的华虹甚至还没有走完决策程序,至于后来的什么中芯、华力都更是没影子的事情了。这一年比亚迪刚刚成立,还在卖充电电池。杭、州士兰的东家,也刚刚从海峡对面爬上岸。未来中国一、二、三线的晶圆厂们,还都在襁褓之中呢。

  这一年,中国大陆上,集成电路工业就是一片荒漠。6英寸线、微米的技龗术,还要等到1996年8月,才能在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909工程华虹NEC的生产线上实现。

  少小离家老大回,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周硕心底却生出了这样一番感慨。

  半年时间,若是放在八十年代,也许只是绣城经历了春、夏两个季节而已。它的工厂会继续运转,它的工人们依旧劳动。区别只是越冬的大树重新长满了翠绿的枝叶,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或许还有那些叫起来就不会停下的蝉鸣。

  然而这时九十年代,是中国变化最剧烈的时代。虽然仅仅只是半年时间,绣城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变好龗的一面,也有变坏的一面。

  火车站前,一栋高楼正在徐徐耸立起来。那将会是整个绣城软件园,与渤海省其他城市进行数据通信的中心枢纽。使用铁路的通信电缆,这里将连接全省所有的城市,然后再联通日本东京的新科计算机公司外包中心。

  不仅是火车站前,整个绣城都已经成为了一处大工地。绣城软件园的成立,除了泛翰集团一家分包商以外。也迅速的吸引了一大批日本企业涉入这一领域。

  像是NTT、也就是日本电话电报公司,樱花银行、丰田集团这些大企业也陆续设立了用于外包的数据中心。乃至于软银集团、日丽软件等软件公司。更是不落人后的开设了分公司。

  这些实力强大的日本企业的进入,结果就是整个绣城的办公场所吃紧起来。何况绣城原本的经济条件也不好。为数不多能算得上写字楼的建筑,也多是老旧失修,条件差的可以。这些日本公司当然不可能就蜗居在这样的环境里,于是纷纷把建设新的办公大楼提上了计龗划日程。

  结果就是半年后,周硕回到绣城的时候,几乎整座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

  但这里面最大的工地,还是泛翰集团自家的项目。

  河南人李赤旗的泛翰建设,这时候早就已经不是一个草台班子的施工队了。以他那些河南人老乡为基础,发展起来了一支上千人的工程队伍。如今的泛翰建设也已经拿下了各类建筑资质。不仅承建了泛翰集团的大多数工程项目,更已经占据了不少其他单位的建设任务。

  这些泛翰集团的建筑以泛翰研究院为中心,华光厂改建的泛翰石英制品厂和泛翰晶圆厂,以及键盘厂和泛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