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6页_秦朝的美好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季阳更加夸张的打了个哈欠:我让他重新说一遍他刚才的话,您激动什么?

  嬴政也适时的开口:就请李大人重新说一下你刚才的话,寡人也没怎么认真听。

  这么明显的偏袒,让吕不韦脸色出奇的难看,李斯虽然气的脸通红,但是他这个人太能屈能伸了,立刻就开口:臣査阅了前年的税收,全无!先王在世的时候免了一年的赋税,情有可原。但是这去年上缴的并不比从前多多少,臣启奏増加赋税。一是民间如今有了新的农具,粮食应该产的更多;二是准备给军中多一些粮草,以防止万一开战而没有粮草可以调用。再者

  李季阳听明白了,李斯这人是想现在就改革一些东西,以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秦国,只不过,太不切实际了!

  等他说完了,便挑衅的看了看甘磊!

  甘磊连头都没抬,自顾自的坐在那里,还不如李季阳听得认真呢!

  李斯对甘磊的挑衅,甘磊没怎么样,李季阳不高兴了:国主即位元年,你就要加赋税?你是想让秦国的人们都在背地里骂国主么?先王免除一年的赋税,大家都说先王仁德;结果他的儿子即位第一年就増加赋税?李斯,你到底有没有脑子?会不会办事?去年的赋税本身就比先王在世的时候多了十分之一,你还不满足吗?你怎么没看看十年之前的赋税是多少呢?你是想让人们都说秦国新的国主是个暴君吗?一即位便横征暴敛吗?

  李斯被李季阳诘问的哑口无言。

  他不是不想査以前的赋税内容,但是他官职太小,根本没有权利!

  而且这个时代还不太流行存裆,那些竹简又容易招虫蛀、腐烂等等,一般能留存十年以上的都得是精心养护的了。

  像赋税这种记载,都是成车成车的拉进来,核对入库,那记录用的竹简几经周折,等到不用的时候,反正也差不多该坏了。

  一年两年的可以勉强看一看,时间长了谁还在意它啊?

  李斯能翻出先王那一代的竹简已经很容易了,能翻到免赋税的那一年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他不知道,李季阳早在接受赏赐的时候,庄襄王就跟他提过一次,据说增产了十分之一的赋税,不然李季阳这秦安君也不会封的这么利索!

  吕不韦当时正在跟老臣们斗的不可开交,对此虽然也关注,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内容,而且李季阳太小了,虽然封的高,谁知道是不是第二个纲成君?

  而且李季阳算是老秦人,跟那些外来的大臣们,庄襄王当然更喜欢李季阳这样的本土人士了。

  所以当年就说漏了嘴,具体的数字李季阳一估算就能算出来。

  可是李斯不知道啊!

  他就觉得吧,新式农具是李季阳弄出来的,怎么这赋税还没见多呢?是不是还按照以前的纳税标准收的呢?

  这些日子,军中没少要东西,一个是大军现在不能出征,赚不到军功,大家都在啃老本,再一个就是趁着夏天好运输,天气还不冷,赶紧该到位的都到位,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人畜出行都困难。

  更有吕不韦这边本来就是没事找事,真正的事情,他们自己就办了,真的指望蠃政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还没成丁呢!

  而且吕不韦潜意识里就想架空蠃政,现在看他跟自己处处作对,就想挖个坑让他名誉有损,结果蠃政还没怎么样,李季阳先跳了出来,把李斯从上到下、从头到脚损的一文不值!

  王绾一系跟着摇头晃脑,对李季阳表示了支持,他们这一表态,相当于是站在了吕不韦的对立面,吕不韦的脸色更不好看了!

  索性吕不韦也有不少支持者,而且他们剑指国库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吕不韦总想着跟李季阳一较高下。

  听闻李季阳雇佣了军中两万伤残老卒做武先生,教导自己麾下十万户子弟,还有不少文先生。

  军中对此赞誉颇高,又有他麾下那十万户人对他感恩戴德,吕不韦也想照搬,甚至要做的更好!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