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2页_秦朝的美好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去卖了,如今粮食贵啊,卖了钱买布料做棉衣。

  李季阳空间里有棉花但是不敢买卖,还不到时候,只能用木棉顶,价格便宜,争取不让人冻着饿着。

  想发财那就没办法了,现阶段只能保持温饱。

  秦国的人一开始对这些流民并不热情,还是朝廷下了令,说以后都是秦国人了,大家都一家人,这些老秦人才热情了一些,等到后来开始上工了,这些人整天在一起给朝廷打工,一个个都熟悉了,也就相互帮助了,来了人没地方住,大房子盖不起,盖个能暂时遮风挡雪的茅草屋还是可以的。

  这一日阴天,但是依然需要上朝,而且今天是十月初三,羸政的生日。

  李季阳想着给嬴政个什么东西呢?

  他就从空间里弄了一棵五色草,先给他吃一个五色草,他空间里东西不少,每年给他吃一个,等他七老八十的时候估计就能成仙了!

  吃了这么多好东西,还不成仙也能当个千岁人瑞了,将来也不至于算了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故事啊!

  早朝上,众人恭贺国主生辰,然后各自献了些礼物上来,各国使臣也都带了礼物。

  吕不韦给的是金子打造的一套酒具;精巧,华贵,也奢侈。

  别人看着尚可,李季阳却不以为然,羸政也是将吕不韦的东西夸了夸,然后就让人放了下去,这东西他这辈子都不会用!

  甘晶给的就是一整套的《礼记》,是竹简样式记载的,一个大箱子装着,李季阳看着都快流口水了!

  因为据说这是甘晶的父亲甘茂读过的东西!

  里头还有他老人家写的心得!

  张平给的更加让李季阳眼馋不已,因为那是一整套的《尚书》。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华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

  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

  《汉书》中的《艺文志》说,《尚书》原有百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

  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

  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二十八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

  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

  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一十六篇。

  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共计三十三篇(梅赜从原先的二十八篇中析出五篇)、古文《尚书》二十五篇,古文二十五篇,经宋代以来的考异争论总体认为是东晋人的伪作直至清朝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摒弃二十五篇伪作,将篇目重新厘定为二十九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虽说文字大体古奧迂涩,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对于这样一整套的《尚书》,要不是献给羸政的,李季阳早就想抢了好么!

  后世对《尚书》的研究很多,但是直到他穿越前,《尚书》还是没有完整。

  因为后人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的人说话是什么样子?

  就像没有学过考古的人,基本上不知道沃头就是厕所的意思一样!

  要赶上只说话不写字,说话再带点口音,容易说成窝头那笑话可就闹大了。

  李季阳眼巴巴的看着羸政,羸政扫了一眼姜内侍,姜内侍很聪明的让赵喜过来了!

  将《礼记》和《尚书》搬到了珍宝宫。

  李季阳立刻眉开眼笑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