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四章 瓷片的问题_捡宝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区域的黑色斑点特征,它们是顺着运笔方向、呈点状分布的的。”

  “这符合研磨不细的小颗粒被工匠的画笔带着,顺着运笔的方向留下分布的痕迹。如果你们对瓷器的工艺有所了解的话,应该知道这些黑色斑点的成因是粗颗粒不溶于釉中,而留下的原金属氧化物。”

  孟子涛顿了顿,看向父子俩,父子俩都表示没有问题。

  孟子涛放下手机,用放大镜放大瓷片的一部分区域,说道:“你们再看这里,明显可以看出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便是现代的工业技术对原料的精炼与提纯技术带来的时代痕迹。”

  “由于色料非常精细,颗粒分布均匀,高温下溶于釉中,这些深颜色是铁离子还在原过程中吸收氧气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铁,因此可以不顺着运笔的方向分布,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运笔方向交叉甚至垂直的分布。”

  孟子涛继续讲解道:“当然,单单是这点的话,理由还薄弱了一些,咱们再来来观察一下色彩对比度和色料的厚薄度,从照片上钴蓝色背景和黑色斑点或斑块的色彩对比度看,清晰而反差强烈,钴蓝艳而稳定安静,黑色或深蓝色斑点和斑块与背景钴蓝相比层次分明、反差强烈。”

  “除此之外,青花色料的厚薄也对比分明,黑色铁锈斑块说明烧造时间充分,在还原时间段铁离子有充分的时间富集并还原成氧化铁,深色斑点说明色料的粗颗粒未溶于釉中。”

  “但反观瓷片上的发色,几种色彩对比度不太明显,层次不分明,色料的厚薄看不出较大差异,说明烧造时间不充分,不足以让铁离子富集,就直接还原成氧化铁,也没有色料粗颗粒散落分布。”

  孟子涛放下手中的瓷片:“但话要说回来了,咱们是在放大镜展了细节之后,才能观察出这些特点,而且如果没有真品的对比,因为细节差异很小,很难看出这些问题。所以说,对有经验的人来说还好,对平常的瓷器爱好者,这种高仿简直就是一件大杀器。”

  说到最后,孟子涛也不禁感慨起来,现在的元青花高仿真是“日新月异”,今天你还在说黑斑、铁锈斑是苏麻离青的身份证,明天用重笔加厚青料来模仿黑斑特征的仿品已经出来了;后天当你欣喜若狂地指出重笔加厚的矫揉造作之处,大后天仿家便直接改用配比相同化学成分的青料,烧造出来的仿品苏青特征清晰可见,如假包换。

  可以说,古玩鉴定和高仿之间的斗争,一直在“道高一丈”和“魔高一丈”之间徘徊,一段时间不研究高仿技术,就已经彻底落伍了,等着打眼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宋小峰感慨道,虽然自己的东西有问题,但能够听到孟子涛这么精彩的讲解还是值得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