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四章 以书为饵,得世家北去_冠绝新汉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他们这两个人,看起来都是陈止的幕僚,但来历不同,彼此之间也有竞争关系,陈梓倒还好,毕竟是陈止的自家人,先天就有优势,被信任和重视,但苏辽就不同了,需要自己争取和拼搏。

  在代郡的时候,两人就已经有了竞争的苗头,现在各自负责一件事,结果陈梓却突然跑过来,如果不事先说清楚,事后扯皮起来,反而伤了和气,于是两人就在谈笑之间确定了主从,这洛阳的事,就是苏辽负责,陈梓只是辅助。

  苏辽心满意足之后,又道:“南方世家眼见入瓮,到时候有他们相助,陈兄你那边的事,也方便做了,说不定可以一口气筹集大部分的物资。”

  “不错,这也是个法子,”陈梓点了点头,“不过当务之急,还是先让他们都多多少少的接触到通典,如果我预计的不错,随着抄录通典的家族增多,你手中余下的两本,也无法幸免,会有人托关系、走后门过来。”

  “嗯,这个我明白,我会拿捏一下之后,就选择两家给出,相信主上送来三本书,也有这样的意思。”苏辽点了点头。

  陈止一口气拿出三本,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听说了佛评的事,预料到或许赵远会有动作,于是有针对性的写了佛论、经论和道论这三本书。

  陈梓便道:“对,佛论若是生乱,就需要有通典镇压才能挺过去,否则太守的名声就毁了,他也是预料到这点,才会送来三册,而这三册书也有意义,佛论不用多说,毕竟当时正好派上了用场,但即便那乐起不提佛家,只是说学识,有经论和道论也就够了,因为这是当今玄学的基础,儒家之经学、道家之玄妙,乃为玄虚之道,比之佛学还要多出几分意境和韵律。”

  苏辽笑着说:“但三本书送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通典,其实还要多谢那五位高僧,否则要让主上的通典,被洛阳之人得知,还需要花费一些功夫,如今靠着一场佛评,一下子就全城皆知,个个议论,几个世家争相目睹,更是为了抄录誊写,爆发了几次口水。”

  陈梓点点头说道:“现在,让更多的家族接触到通典,让他们对通典的认知和概念,不再局限于口耳相传,不再只是当成一时的风尚,而是切切实实的发现,通典的意义和珍贵,这样才能真正激起他们苛求通典全本的欲、、望,让太守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

  苏辽跟着就道:“不错,但要控制时间并不容易,必须让他们抄录的时间有限,又或者只能拿到赝品抄写,如此一来,心中的遗憾和不满,会促使他们派出家中的重要成员,前往代郡求书。”

  “对,到了现在,太守整个计划的面貌,已经清晰起来,”陈梓说话的同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露出了感慨的模样,“本以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