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第 50 章_八零年代创业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杨,咱这儿肯定是多劳多得,每个人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该有的福利也都不会少。”

  宋锦笑吟吟的朝他伸出手:“欢迎加入锦玉商贸,老杨同志!”

  老杨和她一握手。

  这是标志性的一刻,代表着她们那原始的、粗糙的家庭式工坊模式,终于迈向了正规化、现代化的道路。虽然前路依然坎坷,但却能看见光明。

  老杨雷厉风行,一来就进入到了工作状态,先是要求了自己的工作必需品——电话。

  “你放心,我们已经上报了,就等着邮电局派人来装。”严如玉道。

  安一部电话可不便宜,两千多块钱呢。就连国营商店,也只有两部电话,一部安在领导办公室,一部就安在采购科。对于采购来说,电话可太重要了!

  宋锦顺势把自己当时在广交会上拿到的一堆名片交给他:“这些都是当时参展的纺织厂商。不过他们在展会上只做外销,而且量都很大。我不知道他们平时做不做内销,到时候电话装好了,你一个个的都去联系一遍吧。”

  老杨看着名片上的厂商名字,有点惊喜:“有些可都是挺有名的厂子!我都只听过名字,行,我到时候都来联系一遍。”

  柳市所在的省并不算是纺织大省。而出于成本的考虑,他的厂家大多数都位于省内,方便来往和运输。有一些业内有名的纺织大厂,他都没有去过,但现在在宋锦给的这堆名片里却看到了联系电话。

  采购嘛,能有个联系电话,事情就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老杨很欣喜,顺便提出自己的意见:“咱们去年卖的帽子,听上去还挺多的,但其实和外面那些正儿八经的厂家比起来,量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他举了一个例子——不是做帽子的,这边专门做帽子的目前只有他们一家——是一家

  做衬衫的厂,同样只是乡镇企业,但一年的出货量都有将近二十万件。

  “但这样势必要有自己的固定车间,才可以做到。”宋锦皱眉思索道,“而这也会带来成本的急剧上升。”

  “我不是咱们现在这种模式有问题哈。现在的模式其实挺好的,灵活、成本小。”老杨谨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产能不够集中,过于依赖时节。假如正好接到一个大订单,撞上了农忙,那就很难搞。而且站在我采购的立场,只有量大,我和原料商这边才有更大的议价空间。现在很多厂家其实为了生存,也开始注重内销了。如果我们的需求大,一些外销的面料,我完全可以拿

  请收藏:https://m.baoshuwang.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